“去年還沒到成熟季節,村里很多種植戶的杏子就被預訂完了。”楊政國是鹽池縣麻黃山鄉楊沙溝村種植大接杏的帶頭人,得知家鄉的杏子拿了“全國大獎”,他滿臉笑意。昔日旱塬麻黃山鄉,如今用1.5萬畝杏樹扮靚鄉村,撐起了村民的“錢袋子”。
2月21日,記者從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獲悉,包括麻黃山杏子在內的西吉芹菜、同心縣西瓜、青銅峽糯玉米、下馬關平菇、海原紅蔥等10個農產品于近日入選2022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。截至目前,寧夏共有54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。
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強調,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,要落實產業幫扶政策,做好“土特產”文章,推動鄉村產業全鏈條升級,增強市場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。
近年來,寧夏扎實推進“一鎮一特”“一村一品”,以“做優質量、做出特色、做響品牌”為導向,全盤布局全區特色產業,因地制宜地推進特色產業發展。曾飽受風沙和干旱之苦的麻黃山群眾用踏實苦干讓旱塬由黃變綠,種出水潤鮮美大接杏,并吸引眾多游客前來一睹漫山杏花的鄉村美景;西吉縣因地制宜,大力發展現代農業,整縣域連片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創新發展“低水高用、引水上山”高效節水農業,使畝產值增加10倍以上。
“下一步,我區將繼續著力在‘土特產’3個字上下功夫,促進特色產業全鏈條升級,擦亮‘葡萄酒之都’‘枸杞之鄉’‘高端奶之鄉’‘灘羊之鄉’等名片,持續鞏固提升農業發展的好勢頭。”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負責人說。
“綠色農產品種類結構多樣化是寧夏的一大優勢。”自治區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負責人介紹,我區將重點打造30個綠色食品生產和原料基地、有機農產品基地15個,到2027年,全區將累計培育700個綠色優質農產品,進一步擴大綠色生產技術和全程質量控制技術應用范圍,為綠色農產品產業發展注入活力。(記者 王瑞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