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勤春來早,春耕正當時。3月19日,筆者來到原州區官廳鎮廟臺村,眼前的耕地整齊劃一,田坎錯落有致,溝渠縱橫相連,昔日“沉睡”的土地正在煥發著前所未有的生機。
廟臺村四面環山,2022年之前,1.4萬畝耕地全是窄小梯田,依靠畜力種植,畝均收入200元左右。去年,廟臺村積極爭取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,零散的耕地變成連片的大田,現代科技直抵田間地頭,為糧食增產、農民增收提供重要保障。
近年來,原州區大力實施“藏糧于地、藏糧于技”戰略,全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,為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、推動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。
走進廟臺村村民張文東家,金黃的玉米粒鋪滿了小院,10多頭體型健碩的肉牛咀嚼著草料。趁著好天氣,張文東忙著脫玉米粒,兒子張喬則早早去城里購買農機具,為今年的春耕生產做準備。
“以前種30畝地都很吃力,現在種600畝地也不累人。”高標準農田建成后,張文東租了600畝地,主要種植青貯玉米、飼養肉牛,實現種植養殖一體發展,現有肉牛26頭,年收入30萬元。“有地又有糧,我想擴大養殖規模,爭取獲得更多的收入。”張文東信心滿滿地說。
原州區通過田、土、水、路、林、電、技、管八個方面綜合施策,有效整合土地資源,不斷完善農田物質裝備,全方位提升耕地地力,將巴掌田整合成“大條田”,“田成方、林成網、渠相連、路相通”的高標準農田格局基本形成,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顯著提升。
“在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同時,我們還將持續在確保高標準農田建得好、用得上、有效益、管得好上下足功夫,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。”原州區農業綜合開發服務中心副主任王炳奇說。
截至目前,原州區已建成高標準農田44萬畝,今年預計再建成旱作高標準農田4.7萬畝、高效節水3.89萬畝。(通訊員:米 婷 蘭金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