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吉縣偏城鄉曹垴村駐村第一書記方俊輝
2021年7月,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節點,單位派我到西吉縣偏城鄉曹垴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駐村幫扶工作。
初到曹垴村,激動又忐忑。我是從農村考大學走出去到城市工作生活的,對農村的風土人情、生活環境不算陌生,但這次遠離了城市的喧囂與繁華,回到農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,對我來說壓力不小。面對新的工作環境、生活環境和工作內容,我深知必須要盡快轉變身份和角色,要以最短的時間摸透村情、摸透曹垴村“家底”,才能更好地開展駐村幫扶工作。
7月,是西吉縣最熱的時候,太陽炙烤著大地,曬干了本就貧瘠的土地,我看在眼里,燒在心里,于是,我和兩名隊員走遍了曹垴村450戶人家,詳細記錄了每家的生產生活情況、困難和需求、意見和建議。“日頭落下山,狗娃子進了圈,書記帶著兩隊員,還在滿村‘竄’”便是當時我們工作的真實寫照。40多天后,我第一次回家,看著我被曬的黝黑的臉龐,愛人流淚了。
通過入戶調研、研究政策、確定方向,我努力做到“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,知其所以必然”。從大處著眼,小處著手,特別是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,放眼全鄉、全縣、乃至全市和全區的大環境中去思考、去謀劃。在調研的基礎上,駐村工作隊同村“兩委”班子花費數個日夜,制訂年度發展計劃,在基礎設施建設、鄉村治理和亮化工程等方面進行詳細規劃。
鄉村振興,產業發展是基礎,但基礎設施建設是關鍵。2021年,西吉縣干旱情況嚴重,農作物遭遇大面積干旱,影響到村民的收入,為鞏固脫貧成果帶來嚴峻的考驗。曹垴村三面環山,經過前期的入戶,村民反映在曹垴村陽洼和陰洼兩組之間有一條深溝,溝底的泉水涌出不斷沖毀入村道路,雨季有水存不住,旱季生產用水無法解決,村里建一座淤地壩的呼聲極高。我深知,淤地壩作為山區的“金飯碗”和“保命田”,在促進生態建設與修復功能上具有重要的作用,建成后將極大地優化曹垴村土地利用結構,改善農業生產條件,有力推動曹垴村鄉村振興的發展步伐。
工作隊以群眾需求為導向、以項目為抓手,積極和自治區水利廳、西吉縣委、西吉縣水務局聯系,對在曹垴村陰陽洼組之間建一座淤地壩進行溝通,就可行性分析報告進行多次論證、測量,找專家實地察看,提出建設性意見,最終向相關單位提供了高質量的研究性報告。鍥而不舍,金石可鏤,所有的努力終于得到回報,曹垴村中型淤地壩項目獲批。開工建設的那一天,村里的男女老少奔走相告,那個畫面定格在我腦海中,終身難忘。
一年多的時間里,曹垴村基礎設施日益完善,通過對幫扶車間技術升級改造、擴大產能,帶動了村里更多的脫貧人口就近就地就業,村集體經濟收益穩步增長;翻修了5.059公里村道,解決了村民的出行難問題;安裝了104盞太陽能路燈,照亮了村莊,也照亮了村民的心。按照“拆清整建綠亮管”要求,結合河長制、路長制等工作,整合“四支隊伍”人員,維修水毀道路1.3公里,完成廁所改造50座,村容村貌取得了喜人的變化,人居環境得到持續改善,村民的生活質量普遍提升,村民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進一步提升。
兩年曹垴行,一生曹垴情。我深深地愛上了這片土地和這里淳樸、善良、勤勞的百姓。